手作人訪談系列4
在這一系列的訪談,我們希望邀請不同的手作愛好者和我們分享縫紉創作故事和心路歷程,當中也可能會包括一些縫紉技巧和竅門,絕對值得各位車縫愛好者追看!
車縫與很多其他興趣一樣,都無分國界及年齡,早前我們訪問服務社區的非牟利機構,車縫班服務對象有以長者、照顧者,家庭及親子等等。在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溝通後,發現原來她們也有以青少年及家長為對象的車縫班。
負責於中心舉辦活動的社工魏姑娘,過去都絞盡腦汁為青少年安排不同活動,但活動有時也會受場地和工具所限。自從機構接收了由Brother 香港捐贈的縫紉機後,她便可開拓以車縫為主的新興趣班,間接擴闊了服務對象。雖然中心活動以青少年為主,但他們的照顧者和家長其實也可以參與及得益,中心主任黃新珠笑言,青少年不太有耐性,所以縫紉班可能不是他們首選的活動。
相反,她們意外地發現縫紉課程頗受青少年的家長歡迎,中心職員詢問其他興趣班的學員,發現也有不少人表示有興趣參與。報名的媽媽大多是家庭主婦,正好利用早上處理完家務事的空閒時間,充實自己。
既然連縫紉機及學員都找到了,那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誰料高手在民間,也近在眼前!原來,一位在中心參加扭汽球班的學員,是資深的「車手」,本身已接觸縫紉多年。於是,魏姑娘便邀請她以義工形式,教授其他媽媽。起初,這位新手老師十分擔心自己教不好,畢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沒有什麼證書,車縫只是自己業餘興趣,不代表可以帶領一眾新手深入淺出、清晰自信地講課。最後經魏姑娘的一番鼓勵後,她開始教兩三位媽媽,慢慢地,越來越有自信,開始有自己的風格和教學方式,也願意花時間與同學溝通,了解她們的進度和車縫喜好,以及詢問和安排之後的課程。為了方便新手學員,她還親自去深水埗買布,預先把布剪裁好,讓學員較易上手。現在,學員也尊稱她「老師」,並已持續任教半年以上。雖然老師還是以義工形式任教,但魏姑娘在這半年裡也看到她的成長,對於她可以將自己長處變成職業感到安慰。
另一方面,車縫班的學員也持續給予中心職員正面回饋,初期她們先學做袋子,但車縫的世界其實也變化多端,光是不同袋子的款式就有很多了!學習一段時間後,成品的難度也慢慢增加,由普通拉鏈袋、索袋、電話袋,到紙巾袋,成品越多,學員也越有成就感。
有些媽媽表示「沒想過自己可以這麼有耐性!」初學者要坐在縫紉機前面兩三個小時,由穿線學起,也不是易事。雖然有些學員們現在只學會非常初階的成品,但也會拿回家拍照,與家人朋友分享,讓更多人感受這份車縫的喜悅及成就感。
除了新手外,中心也照顧到已有接觸過車縫的學員,進階班的報名者大多是照顧者,他們會挑戰更複雜的作品,例如「袋中有內袋」及和風系列的作品等。
可能對於進階的學員來說,這些DIY作品的難度很快已經滿足不了他們,於是中心計劃添置一部鈒骨機,讓學員作品更上一層樓!未來,中心也可能會待學員功架再成熟一點的時候,尋求於手作市集擺攤位的機會,讓學員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更多人,相信會更有成就感!
這些車縫新手和學員也不時得到中心職員和魏姑娘的鼓勵:縫紉和做人一樣,不要太執著,不要將每一個缺點放大,新手的線步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拿遠一點看,便是一件很漂亮的作品了!
如果你也有關於手作、車縫家庭生活或DIY心得等小故事,歡迎聯絡我們接受簡單訪談,於Love DIY手作專頁和大家分享。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