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員工在混合工作環境中取得成功

當僱主和僱員面對新常態時,需要採取平衡措施才能令公司運作重回正軌。經歷接近一年半的遙距工作後,大多數員工將不願全部時間回到傳統辦公室的工作架構。事實上,McKinsey最近的研究發現,90%的僱員如果被迫完全返回實體工作,當中30%的人可能會更換工作。
因此,混合工作架構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當中並非沒有挑戰。
為員工提供適當的支援、工具和設備,對於他們能夠發揮所長及成長是十分重要。對於那些在企業中尋找進步及發展事業的員工來說,今天的工作環境是新的挑戰。
現在可以看到的傳統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至少就以前的數量而言。儘管即使在疫情大流行之前,許多企業就已經教育管理階層要阻止不健康的工作模式,例如提早上班、午休時間工作和加班等,但這種情況仍然會發生,並將繼續在看不見的情況下發生。單以工作成果和生產力作為衡量員工表現效能的指標,對僱主而言可能是理想的方式,但對於那些尋求在工作中得到認可,並重視工作發展的員工而言,這種方式帶來了一種不安。為使混合工作架構取得成功,企業必須對員工更具包容及接納他們有不同的需要。
由於大部分的工作時間不被看見,生產力和工作承諾的定義已經發生變化。直屬上司根據數據、工作完成度和成果來評估員工的生產力和工作質量。但這些評估對那些決心發展自己的事業的員工來說足夠嗎?如果不能再從身體上表現出正在努力工作,他們可能會找到其他方式來讓人看到。這包括表現於經常在線、非工作時間回覆電子郵件、利用私人時間回應公司的WhatsApp或Slack訊息,並在周末加班,但這都可能會導致員工精神疲勞。
因此,從員工福利和專業角度來看,直屬上司的支持十分重要。首先,僱主確保實施新的工作流程,例如透過與直屬上司一對一會議或虛擬簽到,令員工感到被包容、傾聽及重視。其次,必須更加重視有效的目標設定,例如透過Box-ticking exercise,對員工在職場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所訂立的目標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可實現並與每名員工達成共識。目標一旦達到,員工對工作的認可就必定隨之而來,亦會從中建立出信任。否則,這種信任就會消失。
由於團隊成員和直屬上司不再在辦公室中並肩工作,因此需要建立更高水平的信任。直屬上司需要相信員工正在努力完成工作並推動自己發揮潛力。僱主亦要認同員工辛勤工作和成就,即使員工是遙距在家工作。
溝通的重要,是建立工作間信任的基礎。這從員工和他們的直屬上司開始,例如透過項目管理工具的清單或日常簽到,檢視員工的完成度及工作成果。除此之外,根據員工的職業發展目標,讓員工及直屬上司在特定的時間就工作表現的各方面作充分的討論。作為員工,沒有什麼比直接從直屬上司中獲得認可更重要了。這些會議應該是定期的,而且不能隨便取消或更改的,因為當直屬上司不斷處理其他事項而押後這些會議,可能會令員工感到沮喪和失望。
透過溝通把訊息傳遞給更多的受眾。混合工作架構的其中一項好處,是示範如果更好地使用辦公室時間的機會。部門和團隊可以每月舉行一次站立會議,例如討論團隊工作成果、目標和方向。這能令團隊成員了解及感受到業務發展的方向,並在更廣泛的同行環境中獲得認可,這亦是讓員工感到包容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混合工作結構依賴於包容而不是孤立。因此,僱主需要努力創造一個包容的虛擬辦公室環境,為員工提供發揮最大能力並與企業一起成長的機會。
這並沒有一刀切的方法,僱主必須了解員工的特定需要,並實施度身定制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以視像會議為例,已經成為遙距工作的主要內容,但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其中可能需要為聾人和聽力受損者的視像會議系統加入字幕服務。另一方面,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t)的員工或無法適應過度依賴電子郵件和電話作為溝通方法,他們或需要透過面對面的接觸作為溝通。企業由上而下的支持下,由直屬上司了解和滿足特定需要,以確保企業在實施混合工作模式時具有包容性。
毫無疑問,大多數員工都希望混合工作結構,但這也可能要面對不斷變化,而且難以駕馭的工作環境。然而透過僱主推行正確的措施,可以找到有效的混合工作模式,促進企業的包容度,並創造出一個既能滿足員工個人需求,又能營造穩定及有效的工作環境。混合工作模式亦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士氣及生產力,使企業取得更大的成功。
前往 Brother HK Hybrid Working hub,了解更多關於設立混合模式工作場所的資訊。